黄蓓佳的新作《极地穿梭》是一部洋溢着浓郁科幻色彩的作品,将冰封的北极冰雪世界、先进的AI科技与当下少年的校园生活巧妙融合——身为北极科考队员的妈妈登上了一艘国际合作科考船,从此,她仿佛从五年级男孩修小虎的生命中“消失”了……
这几乎是黄蓓佳写作50多年来最“焦虑”的一次,她甚至担忧自己是不是脑力迟钝,从此要跟写作这件事告别。但是她就是要跟自己较劲,“我在六十岁的时候心里发过誓,不能抄袭自己,不写跟前一本相同的题材、采用相似的风格和手法,我没有能力挑战别人,总得找机会挑战自己,否则写作还有什么意思呢?”
熟悉黄蓓佳的读者的确能够看到,“退休”之后,她的战斗力不减,将写作的触角伸向更宽广的领域,近年来的作品《童眸》《野蜂飞舞》《奔跑的岱二牛》《太平洋,大西洋》《叫一声老师》《黎明动物园》等题材多元,且收获了很多重量级奖项,但是她的心里永远只有“下一部作品”,她奢望能写透这个永远也写不尽的世界。
这一次,她交出了这部“科幻”作品。黄蓓佳为孩子们写科幻,是因为她深知科技大爆炸对于人类的意义,人类正在走进一个现在还难以预测的时代,她想给孩子提供这样的认知,帮助孩子们拥抱科学、融入未来。
一次次的自我超越,使得黄蓓佳的作品具有恒久的生命力,陪伴一代代孩子的成长。最近让她兴奋的一个消息是,责编前几天告诉她,《野蜂飞舞》2024年的印数已经超过10万册,超越了她的作品中长年居印刷量第一的《我要做好孩子》。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在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之后,还会有孩子愿意来阅读。妈妈读过的书介绍给自己的儿女,孩子再介绍给她的孩子,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梦想。”黄蓓佳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凡 牛华新/摄 顾闻 何刘 刘畅/视频
我是一个不自恋的人
读品:您最新出版的作品《极地穿梭》是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作品,回顾您的创作历程,您一直喜欢挺进陌生领域。走进科幻是怎样的契机?
黄蓓佳:走进科幻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在写作当中,我期望不断地拓展写作的边界,作家的写作是不能跟时代和社会脱节的。最近几年,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类新发明、新发现,ChatGPT、AI智能、量子纠缠、星舰航行、基因的修复和再造……让我非常震惊。关于极地世界,关于科考,这些在我这脑子里面盘旋了很久。我希望孩子们怀有对世界无尽探索这样一种梦想,所以我想给孩子们写这么一本书。
而且我写《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已经是30年前了,那是一本真正写当代校园故事的小说,我想试试我能不能回到这个题材,这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试探。怎么把当代孩子的校园生活融入科幻题材当中,让我犯难。去年关于AI、ChatGPT,有一个爆发式的发展,一下子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突然想,可以这样设定,我的妈妈是一个AI智能人。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我开拓另外一个时间的维度和地域的维度,在两个维度之间,我的作品实现了现在和未来、生活和远方之间的“穿梭”。
读品:您这种永远要在写作中挑战自己的“较劲”,是不是也是创作快乐的源泉?
黄蓓佳:是这样的。我写了50年了,写作是一个重复自己的过程。就儿童文学来说,作家离不开自己的出生地和童年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已经写过很多了,像《遥远的风铃》《漂来的狗儿》《童眸》《艾晚的水仙球》这些,一个作家如果反反复复去写这个题材,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驾轻就熟。
到了50岁、60岁以后,尤其是我退休以后,整个生活沉静下来了,有了大把充裕的时间,不像之前写作,更像是被人追赶的一个过程。我没有必要拼命地赶着去完成一个作品,所以把写作真心作为自己的一种爱好,这样我可以有时间去慢慢地打磨作品,这样的创作心境让我真正地开始享受文学。
读品:确实能看到您“退休”之后十分高产,这种不竭的写作动力从何而来?
黄蓓佳:其实也是源于我对文字的热爱,对写作的热爱。中国的方块字是特别奇妙的,你把它各种各样地组合,能够发生各种各样很神奇的变化,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色彩、语言的温度都在变化。有的时候一个句子在写下来之前,我自己在心里会反复地读,就看上下文的节奏是不是更好。真正写作的人能够理解乐趣,乐趣就在搬弄这些文字当中,是很让我着迷的。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在60岁以后,我写的每一部作品,都会超越上一部作品,有的是从题材上来超越,有的是从思想上和深度上来超越。我的每一本书都在挑战自己。
读品:您好像都完全不“恋战”,也不会沉迷于过往的成绩,可以很快抽离出来。
黄蓓佳:我是一个不自恋的人,我不会把我发过的作品自己再反复再看。我也不会把我别人对我作品的评价,一篇篇地发到朋友圈,或者让大家欣赏或者自己欣赏,我永远想的是我下一部作品,我要怎样来实现更大的一个超越,这才让我兴奋。
儿童文学是文学,不是故事
读品:2020年,您获得凤凰集团颁发的金凤凰奖章时我电话采访您,您说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能给孩子留下称得上精品的儿童文学,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您一直在践行“为孩子们写作”,您希望自己带给孩子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质?
黄蓓佳:首先儿童文学它是文学,它不是故事,把一个作品写出故事性其实很容易的,但是超越故事性,在文学上做一些努力还是很困难的。就像一颗子弹一样击中孩子的心灵,只有文学性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作品的知识性也是很必要的。孩子是从阅读当中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我童年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当我突然从一个作品当中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它可能会改变我一辈子的生活,可能会在我的脑子里树立一个理想。而且孩子从书中也能学到很多的社会知识、人生知识。在阅读的时候,他就学会如何跟人交往,如何跟这个世界相处。
我认真地对待孩子,我从来也不低估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希望我的书能够让孩子不是读这一遍就行了,希望他读了以后过几年会拿出来再读。第一遍可能读的就是一个故事,第二遍他会从作品当中读到人生,然后第三遍他会从作品当中领会到语言之美。
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对待我的每一本书,我会考虑写出来以后我的读者会从我的作品当中get到什么东西,我能给他们留下什么。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在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之后,还会有孩子愿意来阅读。
读品:这几十年间的社会变化很大,那么在您看来,为孩子们写作的创作方式改变了吗?
黄蓓佳:还是有变化的。人类社会不断地在进步,作为一个作家,我们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然后把学习到的对世界不断更新的认识,介绍给孩子。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与孩子同生共长的过程.
作为作家,如果老是去写过去的传统,比如怎么做一个风筝、做一个糖画,或者大山里的生活,孩子不一定喜欢去看。当然我不是说这样的作品不能写,但是很多人涌过去写,写得多了我就觉得太没意思了。我认为这跟时代是脱节的。
现在孩子想的东西,跟从前我们小时候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短视频的时代,这种短视频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现在写作品,就向电影去学习,要不停地去抓住作品当中的那种兴奋点,那种高潮,要给予读者悬念,让他一直能够跟着你的作品阅读下去。语言尽量要精确,要有力量,你不能再去慢悠悠地精细地描写一个事物了。
读品:别林斯基说过:“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是生就的,而不应当是造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好像天然有一种气质,对创作是否也有很大的助力?
黄蓓佳:我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幼稚的人,我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到现在我70岁了,我仍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我退休以后,只要有时间有精力,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到国内国外行走,去看这个世界,看世界各地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这对我的作品其实有很大的开拓。一个人读书多少和他对世界的认识有多少,都反映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作品中写到世界地理的时候,我必须自己了然于胸,我写出来才会游刃有余。如果没有平常的阅读,没有到处留下向世界探索的足迹,我写到这些的时候会很艰涩,或者我会逃避不写,我的作品就没有这样的气象。
如果哪一天没有突破,我就收笔不写
读品:关于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写作,您谈过一个观点,将儿童与成人打通至一个全生命统一的状态中。是不是正因为您写作成人文学,所以您的儿童文学会处理一些复杂深刻的命题?
黄蓓佳:写成人作品和写儿童文学是两个套路、两种笔法,但是它们之间绝对是有一条通道的。我自己是写成人文学出身的,我之前写了大量的成人小说,我在开始写儿童小说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观察成人社会的很多目光、很多角度带到儿童文学里面来,所以我的儿童文学更多一些社会性。因为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他们是在成人的社会当中成长的,也会面对人和人之间的这些复杂的关系。
当然儿童文学不是所有的成人文学作家都能写,我经常劝熟悉的作家,我说我看你的作品,能够写儿童小说,因为我能感觉他的文字当中天然带有一种儿童文学的质地,但有的作家我就劝他,我说你不可能去写儿童小说的。
读品:目前您是处于休息期还是创作期?有新的作品在脑海中“爆炸”了吗?
黄蓓佳:好像我目前是处于间歇期,我暂时还没有想下一个题材会去写什么,可能还是写一个现实小说。今年三四月份我会有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发表,我自己非常喜欢,叫《上铺的兄弟》,写一场教育实验,是一个纯教育题材。还是在苏少社出的。我习惯了他们的做书的方式,习惯了他们的审美,也有了一种粘性,他们就把我粘在出版社了,我对出版社也有一种本能的依赖。一部作品写完了以后,我自己心里通过了,我就把它交给出版社,一切他们来做主,最后达成的成品,是我自己想要的,大家彼此都很开心。
读品:同行毕飞宇用“永不停歇的写作者”来形容您,您预计过自己一直会写到什么时候吗?
黄蓓佳:我觉得有些作家到80岁,像金波这些老作家们,他们的智力仍然在线,我很佩服。我不知道我能够写到什么时候,只要我还能够写得动,智力还在线的时候,我仍然会写。如果我感觉这本书写出来,实在是没有突破我之前的书,没有达到我自己的希望,那时候我就会收笔不写了。我不会勉强去写,我觉得我这辈子对自己也交代得过去了,什么时候停止都是可以的。
黄蓓佳
出生于江苏如皋。197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成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儿童文学作品有“黄蓓佳倾情小说系列”16部、“5个8岁”系列长篇小说5部、“中国童话美绘书系”10册等。儿童文学代表作有《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宝贝》《艾晚的水仙球》《余宝的世界》《童眸》《野蜂飞舞》等。作品曾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法文、英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等出版。
编辑: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