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雨打芭蕉。八月“凤凰好书”榜单如约而至,共有10种图书入选。《卢卡奇文集》让读者一睹卢氏犀利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教育家精神之路》探寻知名教育家的精神根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行动坐标”;《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讲述中国植物科学画界“活化石”曾孝濂的艺术人生,《前往世界彼端的旅程》则是当代最重要的自然纪录片制片人、博物学家大卫•爱登堡的珍贵记录;《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记录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走向迟暮又重获新生的历史,《美国佬》站在美国与尼日利亚两块大陆上审视彼此;《人间红楼》正本清源、全方位检视这部中国文学经典之经典的小说艺术,《空城纪》外表是活色生香的故事,内里是有趣生动的西域历史文化;《疯狂与深情:艾伦·里克曼日记》呈现“斯内普教授”优雅而狡黠、犀利而深情的一面;《追松塔的爸爸》展示东北原始森林的美丽风光与风俗民情。本期榜单既是一次思想交锋,也是一场艺术盛宴,祝读者诸君在阅读中发现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卢卡奇文集》
[匈牙利]格奥尔格·卢卡奇 著
吴勇立张亮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BOOK REVIEW
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谢山青:
作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卢卡奇曾经在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和改革开放后,以三种不同的姿态被译介——文学理论家、“修正主义”代表、“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诸多的面貌赋予卢卡奇研究非同一般的复杂性。在卷帙浩繁的诸多卢卡奇选集中,长江学者张亮教授的这套《卢卡奇文集》撷英了最有代表性、最具可读性、也最为精华的经典篇目,以厚薄适中的四卷本映射出卢卡奇思想历程的多棱与璀璨,这体现了主编对卢卡奇研究的纵深与广袤。本文集的译者不仅参照英德两个版本以保证哲学思想的精准信达,更以其非凡的中文功力,真正展现出卢卡奇作为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的独特魅力。文本读来毫无佶屈聱牙之感,且终于可让读者体会到托马斯·曼对卢卡奇的赞叹,这样优美深邃的文字,值得另一位伟大的作家致敬。
江苏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府建明:
如果要列出一个20世纪西方杰出思想家的名单,卢卡奇是不可缺席的。虽然他的境遇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曾一波三折,但其思想的穿透力如龙泉之剑而不能阻遏。正因如此,卢卡奇虽然离世已逾50年,但“卢卡奇热”总会以某种方式不时涌现。这套《卢卡奇文集》所选的著作与论文,多为首次在中国译出,实是一件殊胜之事,它让读者一睹卢氏犀利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
《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
曾孝濂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BOOK REVIEW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陈卫春:
这是一部循真的科学之书,也是一部大美的艺术之书,更是一部感人的人生之书。作为中国生物艺术代表性艺术家中的一位,曾孝濂先生从多个维度,对自己的艺术人生进行了总结,留下了许多一手的珍贵记录。他在书中阐释的许多人生关键词,既是个人的人生感悟,又传递着积极而普世的价值启迪。可以这样度过一生!曾先生的自传,是一本值得年轻人阅读的人生参考书。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原总编辑郁宝平:
曾孝濂先生堪称中国植物科学画界的“活化石”,是位天天和时间赛跑的“不老”长者。这本自传,他以极具温度的朴实文笔,娓娓讲述了对职业的虔敬,对自然的挚爱,对艺术的执着,对人生的谦卑,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与自然的链接,重新认识创造生命价值的自我力量。“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这样的词汇在书中虽未出现,却无处不在。
《教育家精神之路》
颜莹 编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BOOK REVIEW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孙兴春:
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对教育家精神品质的高度凝练,更是引领教师群体职业发展的重要指针,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价值引领力和实践驱动力。江苏大地是教育家精神的肥沃土壤,教育家精神之路就在脚下。讲好“教育家故事”,让看得见的“教育家精神”在每一位老师的心田扎根、薪火相传。本书选取了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等8位教育家作为研究个案,从多重视角展现教育家真实的教育人生,勾勒出教育家群体特征,探寻教育家精神的根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标注了为学、为事、为人的“行动坐标”。
凤凰教育研究院秘书长叶宁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等著名教育家的道德修为、教育思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教师的成长。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大教育家,然而,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从《教育家精神之路》中汲取养分、涵养情操、增强本领,在不断淬炼中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追松塔的爸爸》
常笑予 著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BOOK REVIEW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刘宗源:
以东北红松林为背景,讲述了“打塔人”小森爸爸和河悦叔叔乘坐的白气球意外飘走,小森和林场人用三天两夜的时间寻找他们下落的故事。小说双线并行,主线集中描写从白气球消失到河悦叔叔、小森爸爸获救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副线讲述了在生活中,小森和爸爸从产生矛盾到相互理解、思念的故事,生动而感人。作品以原生态的东北方言和独特的故事脉络,营造具有东北地方美学特征的自然生态图景,展示了“天人合一”生态理念和东北劳动者善良、朴实、顽强的精神力量。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
小说以东北为背景,全景展示了在大森林中寻找乘白气球打松塔失踪爸爸的惊险历程。寻找爸爸的过程,也是发现父爱的过程,不仅化解了儿子对父亲的误解,从中更体会到深沉的父爱。小说中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原始森林的美丽风光与风俗民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东北特色和浓郁诗意。
《人间红楼》
潘向黎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BOOK REVIEW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赵阳:
“《红楼梦》的精妙不在天上、云端,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烟火人间。”《人间红楼》的作者如是说。当40年的读者连线300岁的作者,且看同为小说家的潘向黎与曹雪芹一番跨时空对谈将引动怎样奇妙的思想风暴!作者家学渊源醇厚,熟读《红楼》半生,绝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讲故事、街谈巷议说人物,而是正本清源一一检视这部中国文学经典之经典的小说艺术:从叙事技巧到文字风格,从全书真意到千里伏笔,出入于“红楼梦”世界人情、人性的宏观与微观。作者兼具学者的明敏与女性的慈悲,其发微抉隐的解读充满了对纸上红楼与烟火人间的“理解之同情”。当“人间”与“红楼”叠放,《人间红楼》道破:人生五味杂陈的喜怒哀惧,其解药都藏在经典文学的字里行间。
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潘向黎看见宝黛真爱,其他百人千面都是陪衬。潘向黎的看,用的是一双现代、女性、学者、作家的双眼,那双慧眼还附带了现代智能眼镜:搜索、统计、比较、聚焦,加上一支妙趣横生的笔,让你忍不住击节赞叹又不断噗嗤噗嗤地偷笑。
《空城纪》
邱华栋 著
译林出版社
BOOK REVIEW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
《空城纪》虽是小说,但是作者邱华栋在极致的文献考究和绚烂的想象力外,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外表是活色生香的故事,内里是有趣生动的历史。西域的历史文化过于悠久,打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几千年来被风沙掩埋的人与事,张口发出自己声音的器与物,它们比古籍生动,比图画深邃,从龟兹的音乐壁画到高昌的砖书帛书,从尼雅的丝绸织锦到楼兰的神秘传说,从于阗的玉石文化到敦煌的佛教石窟,它们有了自己的声音和形象,穿越历史又亲切可感,于是空城生新城,迎来了它浪漫诗意的小说家城主。
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
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这些名称,或遥远,或贴近,或仍有遗存,或仅是废墟。邱华栋依据已经出土的文物、多种文献的记载、壁画雕塑、古尸瓷陶,更有小说家的丰富想象,围绕这六座古城,天马行空,古今穿越,纵横驰骋,一一为纪,撰成《空城纪》,是呼应一带一路的文学书写,是跨越时空的大胆尝试。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
[英国]科林·琼斯 著
宋逸炜 译
译林出版社
BOOK REVIEW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记录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走向迟暮又重获新生的历史。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太阳王”路易十四去世后,法国的一代代贵族精英在王室压制与民众反抗的夹缝中艰难对抗,却仍无法避免国家一步步滑入泥潭。然而,法兰西民族却在一次次的社会动荡中逐步成长起来:高等法院公然对抗王权,平民与贵族分庭抗礼,启蒙运动的浪潮不断冲刷着法国人民的精神……“伟大民族”冲破绝对统治的桎梏走向新的纪元。作者科林•琼斯讲述扣人心弦,评说又鞭辟入里,且不乏英国式的幽默间杂其中,读来令人沉醉。
江苏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府建明:
平庸的历史学家总是关注不平凡的大事,而杰出的历史学家往往从平凡的小事中体察不平凡的意义。《伟大民族》的作者科林·琼斯显然属于后者。他在这本著作中,以路易十四去世到拿破仑崛起前的法国史为聚焦点,通过对近百年法国政治、社会、文化诸因素的细致分析,呈现了一幅18世纪法国的历史画卷。读者如果看过科林·琼斯的另一本著作《巴黎传:法兰西的缩影》,一定会对本书抱有不容置疑的期待。
《疯狂与深情:艾伦·里克曼日记》
[英国]艾伦·里克曼 著
张文婧 译
译林出版社
BOOK REVIEW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
《疯狂与深情:艾伦•里克曼日记》是英国已故演员艾伦•里克曼留给世界的唯一文字记录。他最为我们熟悉的角色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斯内普教授。在这场横跨四十余年的内心独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实、细腻的英伦绅士,优雅而狡黠,犀利而深情。他会为女演员遭遇的不公正对待挺身而出,也会在深夜里吐露脆弱与伤感;他会和好友打闹嬉笑,也会思考自己与病魔的斗争——然而贯穿整本日记,他最关心的仍然是如何为挚爱的表演事业投入自己全部的疯狂与深情。这本日记展现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如何度过了专注且富有成就的一生。正如他的挚友艾玛•汤普森所说,在这本日记之外,“世间再无艾伦”。
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
他是一位演员,他是一位杰出演员,他在电影《哈利波特》中扮演的斯内普教授风靡一时,令人叫绝。但,这位演员有着怎样的疯狂与深情?他有着怎样的心理路程?他是如何走上演艺道路而大获成功的?他为何在与女友同居42年之久方才完婚?他还有多少个红颜知己?他经常参加饭局,他满世界飞,他在莫斯科感受《卡拉马佐夫兄弟》,他在格鲁吉亚也有独特心绪,奥巴马的上台,英国女王加冕六十年庆典,甚至他参加理查德·爱登堡的葬礼,诸如此类,这位内心缜密而敏感的演员都有自己的深切感受。此一日记虽然只是截取艾伦·里克曼从1993到2015这22年间的这一时段,但一叶知秋管窥蠡测,足以让读者走近这一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流连忘返。
《前往世界彼端的旅程》
[英国] 大卫·爱登堡 著
曾毅 译
张劲硕 审校
译林出版社
BOOK REVIEW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
大卫·爱登堡是当代最重要的自然纪录片制片人、博物学家。在这本书中,他记录了自己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往偏远的热带地区,拍摄原住民的生活与珍稀野生动物的经历。他以细致周详、生动流畅的笔触,呈现出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共生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事件所发生的年代,正是亚非地区向后殖民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爱登堡以博物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对当时新旧更迭、百废待兴的社会状况做了一次精彩的侧写。这种对自然与文明、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洞察和反思,正是当代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
凤凰传媒副总编辑王振羽:
很多人知道电影《甘地传》《卓别林》,也知道《侏罗纪公园》,这些作品的大导演是理查德·爱登堡,但他的弟弟大卫·爱登堡也很知名。他是媒体人、博物学家,被誉为自然世界纪录片之父。他的《前往世界彼端的旅程》是关于全球南方的深度探险,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太平洋岛国中的奇异、极乐鸟的栖息、跳塔人的习俗、古老年代石斧的工艺,对许多人而言不过是一个抽象名字的汤加、斐济、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等等等,因为大卫·爱登堡的深入展示,引领我们进入这一神秘奇特的世界。虽然他展示的旅程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却依旧新颖,毫无过时之感,阅读他的文本也许是向这位年届百岁老人的最好致敬。
《美国佬》
[尼日利亚]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著
张芸 译
译林出版社
BOOK REVIEW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张遇:
从史诗作品《半轮黄日》开始,非洲女作家阿迪契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新一代女性文坛偶像。女性议题、非洲叙事和跨文化视角的重叠赋予了其作品一种别样的魅力。在斩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的小说《美国佬》中,阿迪契站在美国与尼日利亚两块大陆上审视彼此,借由女主人公在美国求学的种种经历和见闻,将性别、阶级、种族等等问题的细部结构一一呈现,睿智动人,真实可触。
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
本书作者、尼日利亚天才女作家阿迪契说:“来到美国使我变成了黑人。”这部移民题材小说中,她化作女主人公,以切身经历和犀利博文讲述移民者的身份认同危机。时而温柔、时而锋锐,对种族主义细微透彻的观察造就了小说的力量。读者随其视角感受不同文化间无处不在的诧异与误解,也看到年轻女性不断成长的主体意识,抱有勇气、怀着失落,“她”从个体孤独中解脱出来,完成了可贵的自我教育,在故乡与他乡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解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 陈曦
编辑:姜斯佳、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