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开局在即,如何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注入新的动力?9月24日,南京市委党校第3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全体学员,以“我为南京‘十五五’规划发展建言”为主题,开展第一期“中青·思享汇”活动。来自全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青年干部聚焦南京产业定位、创新生态构建、经济转型发展、招商引资突破、社会事业保障等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活动邀请市委党校学习辅导员刘柳进行点评。中青一班班长、市政府办公厅赵川主持。
主题分享环节,6位青年学员结合岗位实际和学习思考分享观点。
高淳区政府办芮晨刚建议,扭住“产业强市”这个龙头,更加突出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突出区域联通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结合南京科教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创新转化发展,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李路围绕区划调整、板块管理、产业发展等主题作分享,并建议加强全市统筹协调,优化调整主城、江北等区划,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根据各板块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发展合力;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完善政策体系,促进资源向重点产业、头部产业集中,进一步提升发展质效。
溧水区投促局陈玉铭提出,“十五五”时期,招商引资的重心将从粗放式转向高质量,并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地方产业升级。他建议,发挥招商引资驱动作用,强化产业链思维,深耕优势产业,抢占产业新赛道;推动协同发展,强化市场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向优质项目集中;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确保项目“留得住、发展好”,并加强产业前瞻研究、科学谋划,不断提升专业化和精准性。
市卫健委曹红梅围绕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南京立足医疗资源集聚优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通过“建强高峰、建强基层、建强体系”三大路径,着力攻坚疑难重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注重预防为主、“三医”协同与智慧创新,打造长三角健康高地,增强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
雨花台区板桥街道李进进围绕推动规划落地落实,从基层工作实际出发,建议推动资源下沉、加快精准施策,聚焦产业发展,强化区域协同,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支持传统产业转型;聚焦民生保障,打造适龄友好社区,更好保障“一老一小”双托双进需求;聚焦安全韧性,加强基层安全风险监测,筑牢城市安全韧性防线。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王健作为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和2050发展战略研究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的参与者,介绍了南京市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的做法,指出相关意见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生工作、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文化领域等方面,并围绕“展现古都历史底蕴、现代活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营造创新创业创造好生态”等提出建议。
开放互动环节,4名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问题,以“提问—剖析—建议”的模式开展对话,分享人逐一进行解答。
市人社局刘晶晶围绕“面向‘十五五’,如何强化关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的提问,建议从产业发展资源集聚的角度,在全局上实现“协同共进”,在板块间鼓励“错位发展”,在执行中确保“规划落地”,将全市产业“一张图”转化为发展“一盘棋”。
市委网信办周月琴聚焦板块发展,从产业定位、招商引资、产业政策等方面作出阐述,建议相关板块在“十五五”期间找准区域定位、发挥区域特色,实现经济发展弯道超车。
南京广电集团刘强围绕“街道如何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新兴领域”,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解决路径,建议基层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比较优势和依存合作”“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等关系。
溧水区政府办濮帅围绕“经开区与行政区如何协同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了分享,建议聚焦全市总体战略规划布局,通过变更范围、拓展片区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覆盖面。
刘柳在点评中指出,学员们围绕“十五五”规划的分享和互动,既有借助数据调研作出的宏观谋划,又有结合基层实践提出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对课堂学习的深入思考,视角多元、路径可行,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优化思路和举措。
赵川在总结中提出,相较于“十四五”时期“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并重”,“十五五”应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对标国家重大战略、找准南京定位,锚定民生需求补齐短板、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规划清单”,联动多方力量凝聚共识、实现“开门编规划、众人议规划”。
与会学员们纷纷表示,“中青·思享汇”活动搭建了一个开放、互动、务实的交流平台,将秉持勤思善辨、务实笃行的良好学风,将学习研讨成果转化为履职实效,努力为南京“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马壮壮
编辑: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