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腹腔感染与重症肌无力“双向威胁”,多学科破解复杂危局

2025-09-25 18:27:11 现代+

重症肌无力、结肠自发穿孔后腹腔感染、肠造口术后功能障碍、造口近端结肠空气瘘、造口周围软组织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56岁的张女士(化姓)长期遭受重症肌无力的折磨,前不久,她又出现了结肠穿孔。面对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胃肠外科联合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康复医学科、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等多学科,把患者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目前,张女士成功接受微创手术后,已经康复出院。

几经辗转抗感染,终可手术治根源

张女士长期饱受重症肌无力的折磨,同时又遭受全身感染的打击,出现了结肠自发穿孔,在当地医院进行了腹腔冲洗+乙状结肠部分切除+降结肠造口术,不承想术后却脱机困难,迟迟不愈,检查发现是造口的近端结肠发生肠瘘,导致腹腔二重感染,并且感染灶腐蚀烂透皮肤,导致结肠空气瘘。当地医院将其紧急转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抢救。通过加强抗感染、肠瘘窦道负压引流、肠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呼吸锻炼等多重手段,患者全身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结肠瘘与皮肤窦道形成,周围软组织极度肿胀,而肠瘘皮肤外口与结肠造口很近,导致造口感染、肠壁与皮肤无法愈合,病人痛苦不堪。患者结肠瘘口漏出的粪便渗出到腹腔、皮下、皮肤等处,严重时会导致感染扩散,甚至诱发全身性感染。患者这羸弱的身体还能承受住手术吗?如果不手术还将面临怎样严重的感染风险?

于是,患者慕名找到中大医院胃肠外科陶庆松主任医师。在了解患者病情并完善检查,经过综合评估后,陶庆松主任医师决定破除万难为患者解除病痛,尽快手术解决造口近端的结肠瘘,并且还纳造口,把之前“改道”到腹部的肠道,通过手术重新接回原位,恢复正常的排泄。

腹腔感染与重症肌无力“双向威胁”,多学科破解复杂危局

复杂手术难度大,微创技术来帮忙

然而,距离上次手术才过去两个月,再加上经历了反复感染后,腹腔粘连严重,手术难度与风险都很大。陶庆松主任医师结合患者病情资料,设计精准的手术方案。一切准备就绪,迎来手术时机,在麻醉手术与疼痛管理科护航下,胃肠外科陶庆松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肠粘连松解+造口还纳+腹壁清创重建。

在术中探查发现患者造口下瘘口与腹壁形成致密粘连,周围组织包裹紧密,给手术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手术团队在腹腔镜下仔细精准分离粘连,顺利切除了结肠瘘、结肠造口与造口旁窦道、腐烂组织,吻合了健康的结肠。手术非常顺利,术中出血仅100毫升,实现创伤最小化,减轻了术后负担。患者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进行密切监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胃肠外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术后,胃肠外科团队联合康复医学科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在保障肠道功能恢复的同时,同步推进肢体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进展顺利,短期内即可下床活动,未出现病情波动及腹腔感染复发等并发症,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专家提醒,重症肌无力患者注意预防感染

出院前夕,张女士及家属向中大医院胃肠外科陶庆松主任医师、刘秦杰主治医师等医护团队赠送“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锦旗,以表达感谢。

专家介绍,感染是导致重症肌无力恶化的因素之一,研究指出它是导致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和吞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而且极易导致肌无力复发。此外,感染也常促进重症肌无力危象,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反过来,重症肌无力也容易诱发感染。比如该患者出现了自发性的结肠穿孔,甚至在结肠造口手术后还在造口近端结肠发生新的肠瘘,导致二重感染,差点丢了性命。

专家建议,重症肌无力患者日常需强化感染预防措施:一是注重手卫生、饮食卫生与环境卫生,定期居家通风,做好物品清洁消毒;二是加强自身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或肌无力症状(如眼睑下垂、肢体无力、吞咽困难)加重,需立即就医,通过规范诊疗避免病情进展。

通讯员 刘秦杰 刘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精彩推荐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