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站在“十五五”规划谋划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节点,健康惠民成为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江苏各地卫健部门推出了一大波健康惠民的好政策。看病少跑腿、服务更贴心、就医有温度,这些百姓挂心的“心头事”,在这些惠民实事中得到生动回应。我们推出“医疗惠民 守护健康”系列报道,记者将深入江苏13地市,发现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展示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以及就医获得感,书写健康惠民的温暖答卷。
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宇)“以前来医院看牙,光找科室、排队缴费就耗半天,现在有姑娘全程陪着,省心多了!”76岁的王奶奶在南京市口腔医院体验完服务后,忍不住向身边人夸赞。这抹让王奶奶赞不绝口的“粉色身影”,正是该院“接力式全程助诊伴诊”服务的核心力量——“小粉团”。不同于外部志愿者,“小粉团”是医院经过专业培训的导医团队,她们排班上岗,不仅熟稔各科室位置和诊区诊室布局,还能及时为老人衔接好就诊服务流程。服务流程有着清晰的“接力逻辑”:老人到院后,一楼“小粉团”成员先协助办理手续,签署知情同意书,充分告知注意事项,再根据就诊科室将老人送到对应楼层,交接给该楼层的“小粉团”成员;同时,老人会被贴上蓝色的“全程助诊伴诊服务标”,窗口工作人员看到标识,会主动引导老人优先检查、缴费。“比如老人要去4楼看牙,拍完片子后需要回4楼治疗,四楼的‘小粉团’会把老人送到一楼,交接给一楼成员陪同拍片;片子拍好后,一楼成员再把老人送回四楼,由四楼成员继续跟进治疗。”南京市口腔医院门诊部主任邵倩解释道。这种模式既能高效利用人力,又能确保服务无缝衔接,自2022年12月推出以来,已累计服务近万人次。
随着智慧医院的普及,线上预约、自助缴费等功能给年轻人带来便利,却让不少老年人陷入“数字困境”。“我约了号,怎么在手机上找订单啊?”“自助机怎么打印病历?”面对老人频繁的疑问,自2025年5月起,南京市口腔医院从“小粉团”中抽调专人,推出“智能设备讲解员”服务。服务中,成员会主动观察老人状态:看到老人拿着手机发呆、在自助机前左顾右盼,便会上前询问;征得同意后,手把手教老人找到预约订单、查询检查结果、打印病历。
张爷爷就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他通过报纸学会线上预约挂号,到院后却找不到预约记录,急得满头大汗。“小粉团”成员主动上前,帮他找到订单,还耐心讲解“下次打开微信公众号,点‘我的预约’就能看到”。回访时,张爷爷笑着说:“以前总怕用智能设备,现在有人教,以后自己来医院也不怕了。”考虑到老年人对支付安全的顾虑,医院还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帮老人线上缴费时,工作人员须回避,待老人输入密码完成支付后,再继续操作后续步骤。“老人的隐私和财产安全,我们必须保障。”邵倩强调,每服务一位老人都会登记,医院定期回访,确保服务质量。今年5月全门诊推行该服务项目,截至8月底已服务2.3万名老年患者。
南京市口腔医院的适老化服务,更藏在细节里的巧思中。邵倩与专业候诊椅生产企业共同研发设计的“老年人专用候诊椅”已获发明专利,从椅背弧度到钢管材质都经过反复打磨:椅背和座椅采用“后矮前高”设计,贴合老年人身体曲线,方便起身;钢管加密加粗,增加座椅的安全性;软垫柔软舒适,久坐也不觉累。“老年人起身时腿没力气,普通椅子得撑着扶手才能站起来,这款椅子不用费力,轻轻一挪就能起身。”邵倩介绍,设计前她咨询了运动力学、骨科、老年科专家,还邀请100位老人测评,好评率达100%,“目前老年口腔科门口已全部更换成这款候诊椅。”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南京市口腔医院开展的系列惠民举措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获评“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单位”“江苏省敬老文明号”“南京市卫健系统患者满意度先进单位”。
如果说南京市口腔医院以“全程陪伴+细节巧思”破解老年患者的就医难题,那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则将中医特色融入适老化服务,让关怀渗透到就医全过程。
门诊大厅常年免费供应四季中医特色养生茶饮,春季疏肝、夏季清热、秋季养肺、冬季暖身,配方随季节调整,老人随时能喝到温热的茶水;秋冬季节,医院会推出中医特色膏方,满足老年人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需求。
而走进医院,一个个适老化改造的细节让“老有所医”变得更有温度。“从门诊大楼外的地面到二楼门诊大厅专门建造了直达的扶手电梯,我们老年人本来腿脚就不方便,这下省事多啦!”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一楼,78岁的刘爷爷因为要做检查,本以为从一楼到二楼得爬楼梯,看到方便的扶手电梯顿时觉得方便了不少。记者了解到,原本仅连接一楼与二楼的短距离台阶,如今加装了专门的扶手电梯——即便在多数医院看来“没必要”,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愿承担设备运行成本,只为让老人告别雨雪天爬坡上坎的危险与吃力。“年轻人几步能跨上去的台阶,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是‘难关’,医院得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需求。”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主任赵璟说。
走进医院门诊大楼,适老化改造的痕迹随处可见:醒目的老年优先窗口和各楼层的敬老专座,所有标识都按照适合老人的观感进行设置,各楼层无障碍卫生间的科技感与细节设置在很多医院难得一见。另外,医院的主干道经过降坡处理,方便轮椅、助行器通行……不仅如此,服务流程的优化,更让高龄老人感受到“被优先看见”的温暖。
只要8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个人信息录入医院系统,其挂号单上就会自动生成醒目的五角星“爱心标识”,这不仅是身份识别的标志,更是“便利通行证”——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看到标识,会第一时间提供引导、协助服务;就诊系统还会同步将高龄患者信息在科室页面“前置置顶”,医生打开页面就能优先看到,相当于开辟了“高龄老人就诊绿色通道”。“以前挂完号要等,现在有了这个‘星星’,基本不用排队,医生很快就叫号了。”家住南京的张奶奶表示,这种“零等待”服务让她心里很踏实。
针对很多老年人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痛点,医院的应对措施既实用又贴心。门诊大厅里,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随时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他们操作线上挂号、移动医保支付小程序;自助机也完成了适老化改造,界面字体放大加粗,视力不佳的老人也能轻松看清指引,自主完成查询、打印等操作。
温馨舒适的适老化就医不仅体现在优化就医流程与服务,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打造一个对银发族更加友善、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也一直是南京市各医疗机构不断探索的方向。各家以老年患者需求为核心,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化解了“找不到、用不了、等不及”的就医痛点。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当下,这样的适老化服务不仅是“惠民实事”的生动实践,更让“老有所医”有了温暖的注脚。未来,随着更多医疗机构加入适老化改造的行列,必将有更多老年患者感受到就医的便利与温度。
编辑: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