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菲 文/摄)走进黄海湿地,感受生态之美。9月23日,参加2025全球滨海论坛的嘉宾来到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川水湾等地,实地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飞云之下,万鸟翔集……当天中午时分,载着嘉宾的大巴车抵达东台条子泥。此时,正值涨潮时分,海风阵阵,海潮滔滔,翩翩“湿”意迎面而来。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重要节点,条子泥湿地一直是候鸟迁徙途中的“加油站”和“栖息地”,每年有数百万只水鸟在此南来北往、繁衍生息。近年来,当地在海堤西侧专门划出720亩鱼塘,打造出国内首块固定高潮位栖息地,如今已有大批水鸟在此落脚、栖息。
“哇塞,这里鸟太多了吧!”“第一次看到如此密集的鸟。”“我们能看到勺嘴鹬吗?”……大家迫不及待地透过望远镜,一睹水鸟风姿。有些人还和旁边的人讨论着,看到的到底是哪些鸟类。
“最近正值候鸟秋迁之际,众多鸻鹬类候鸟已纷纷飞抵条子泥,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勺嘴鹬。”条子泥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2日,作为2025全球滨海论坛重要配套活动“盐城条子泥杯”全国观鸟邀请赛在条子泥闭幕。来自全国的31支专业观鸟队伍共记录有效鸟种21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因其珍稀性被推选为“明星鸟种”,而短嘴金丝燕的记录更成为盐城地区鸟类分布的新纪录,既丰富了当地鸟类物种数据库,也为盐城黄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条子泥对鸟类的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全球滨海论坛国际协调委员会协调员、国际鹤类基金会前副主席、高级顾问斯派克·米林顿对盐城的生态保护成效赞不绝口,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鸟类在此舒适生活,并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把鸟类保护工作做得更扎实。
东台川水湾的“重生”故事,是盐城湿地修复的鲜活注脚。这里曾是养殖区与干涸岸线,经过一年多精心修复,已重现滨海湿地的原始风貌,迎来大批水鸟、成群麋鹿等野生动物“乔迁新居”。该项目还成功入选全国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为江苏唯一。
“这里给我一种白鹭沙洲的感觉,很美好很治愈。”李女士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这场景,“早就听说盐城拥有‘国际湿地城市’‘世界自然遗产’两块金字招牌,通过今天的参观。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成效。”
当行程转向产业一线,一些嘉宾还来到大丰金风科技临港工厂等地,感受盐城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硬核实力。从湿地保护到绿色产业,盐城以生态与发展共生的生动实践,让世界看到滨海城市的绿色未来。
编辑: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