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每周一籍 |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绘画史》:中国最早“天书”上的丰收故事

2025-09-23 21:00:00 现代+

每周一籍 |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绘画史》:中国最早“天书”上的丰收故事

江苏绘画史》

杨心珉、陶小军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年10月

内容简介

2025年9月23日,秋分时节,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

在这庆祝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欢庆时刻,回溯历史长河,中国人对农业的重视,其实早已镌刻在民族基因里。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后小山西端,一块南北长22.1米、东西宽15米的片麻岩、花岗岩覆钵状山坡上分列着多组图像,这就是著名的将军崖岩画。

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其时代跨度为距今约4000—10000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岩画。它被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天书”。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周一籍 |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绘画史》:中国最早“天书”上的丰收故事将军崖岩画第一组 将军崖岩画第一组

根据考古学者们的研究,早期岩画的内容大多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无论是欧洲、非洲、印度等地发现的遗存,还是中国的贺兰山、阴山岩画,狩猎或与狩猎活动相关的图像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农耕文化已有了初步发展的中国,农业自然也成了岩画的主题。

将军崖第一组岩画中与人面纹相对的辐射状图像,就被广泛认为是抽象化的水稻植株。与狩猎母题岩画直接表现生产活动不同,将军崖岩画并没有直接展现耕作场景,而是将人面纹与禾苗形象进行了结合。

关于这种结合的内涵,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是表达神明引导万物生长,有人认为是感谢祖先庇佑粮食丰收。总之,千万年前的江苏先民们在创作岩画时,寄托了他们的精神信仰,而这种精神追求,又与农业耕作、期盼丰收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千万年前岩石上的祈愿,到如今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对土地的敬畏、对农耕的重视、对丰收的渴望。这份穿越时空的文化记忆,将继续在华夏大地上传承。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文颖 综合

编辑:张文颖

记者:张文颖

精彩推荐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