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客户端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2025-07-18 22:39:29 现代+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陈亮在这里描绘“一水横陈,连岗三面” 

辛弃疾在此挥毫“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陆游在这里感喟“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

镇江,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

如果要选择一句诗形容今天的镇江

你会选择哪一句?

7月18日,“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走进镇江,当代著名学者钟振振以《宋人诗词里的大美镇江》为题,带领大家领略镇江灿烂的诗词文化。

本期江苏文脉大讲堂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承办,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镇江市图书馆支持。


50多米的北固山

在诗里却是“千峰万壑”?

镇江是长江下游的一方重镇,讲座伊始,钟振振便向大家介绍了一首歌咏长江的诗。

宿甘露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甘露”,即北固山上的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三国吴,历代屡毁屡建,至今仍是很热的旅游景点。它之所以“热”,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有“甘露寺刘备招亲”的精彩桥段,为人们所熟知。

什么是“枕中云气”?钟振振介绍,古代有一种枕头,长方形,中间是空的,可以藏袖珍本的书籍,以及小件杂物。所以“云气”可以潜入到“枕中”来。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镇江北固山

没有到过镇江的朋友,读到这两句,一定以为甘露寺所在的北固山千峰万壑,云雾缥缈,满谷苍松。但现实中的北固山,高度却只有50多米。

这是诗人在浮华夸饰吗?钟振振表示,仔细揣摩,才知诗人这里并非实写峰、壑、松涛。北固山断崖百尺,壁立江边。惊涛拍击,在夜宿山顶僧舍的诗人听来,可不就像万壑松声凄清呜咽于床底吗?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将那没有生命和主观意志的长江写得像久违了的老朋友一般,急切地在屋外叩击着窗扉。刚一开窗,便向诗人迎面扑来。

“没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热爱,没有娴熟驾驭汉语言文字的高超功力,绝写不出这样美妙的诗来”,钟振振说:“‘开窗放入大江来’,今天用来形容镇江这座城市,用来形容镇江人民拥抱世界的胸襟、气度,也是再好也不过的诗意表达了。”


扬州的“二分明月”

也有镇江的“股份”?

甘露寺多景楼

【宋】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北宋曾巩是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是文学史上的大家,诗并不出名。但这首七言律诗却写得很好,特别是中间两联对仗,“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真有气势。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镇江金山

“浮紫翠”,说的是金山和焦山。当时,金山还在长江中,后来到了清光绪年间才与南岸相接。“青红”指多景楼,是楼刷的油漆的颜色。 “淮南”,特指江北的扬州。扬州当时属于“淮南东路”,是淮南东路的首府。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润扬大桥(陈大经摄)

镇江并不滨海,为什么诗里会有“海风”?钟振振介绍,曾巩诗里的“海外风”,其实就是江风,不是“海风”。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镇江、扬州之间的长江江面十分宽阔。“再早的时候,江面有两万多米宽;到宋代,江面还有九千米宽。”因此,人们也往往称之为“海”或“海门”。

宋人在镇江书写明月时,目光常及对岸的“淮南”,“淮南月”是镇江诗词中反复吟咏的对象。钟振振说:“扬州人津津乐道两句唐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实,扬州那‘二分明月’,也有镇江的‘股份’,‘一川钟呗淮南月’嘛。”

宋词双璧,镇江为官

辛弃疾压卷词在此诞生

辛弃疾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曾任镇江知府。他现存词作六百余首,数量居宋词之冠。其中,在镇江创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明代状元杨慎推崇为其六百余首词中的压卷之作。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北固楼

同样作为宋代顶尖词人的陆游,则曾在镇江担任通判,相当于“市长助理”。

钟振振表示,宋代最具影响力的词人辛弃疾与陆游,都曾在镇江担任官职,这彰显了镇江在宋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讲座中,钟振振重点解读了辛弃疾的《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宋】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钟振振指出,辛弃疾看似是在咏叹大禹的“悠悠万世功”,深层意蕴则在“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二句——“又”字透出对时光飞逝的惊心,“长”字暗含孔子“逝者如斯”之叹,表达岁月奔流不息。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辛弃疾所思量者,实为大禹珍惜光阴、奋发有为的精神” ,钟振振介绍,结合背景,辛弃疾此前被闲置隐居九年,暮年方复出任职,深感时日无多,故借此词表达珍惜桑榆晚景、欲为抗金大业奋力一搏的迫切心志。


带领观众神游诗词意境

镇江有令人自豪的丰厚“家底”

此次讲座,吸引了近300名中青年文学爱好者。讲座过程中,观众们仿佛跟随钟振振的讲述,登上了北固楼极目远眺,伫立江畔感受历史烟云,与陈亮、辛弃疾、陆游等诗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有的观众带着笔记本,认真地做着记录;有的观众被那些激昂与感喟交织的词句深深吸引;本地市民的脸上,更洋溢着一种发现“家底”后的自豪与感动。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钟教授讲座融诗词之美与镇江人文于一体,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领听众穿越宋人笔下山水,感受千年文化底蕴,余音绕梁,启迪心灵。”镇江市文广旅局四级调研员李良武表示。

江苏文脉大讲堂 | 钟振振:宋代诗词的“高光之城”镇江

“生长于诗词之城镇江,一直让我引以为傲,也分外珍爱。今天有幸跟着钟振振教授以诗词游历镇江,更使得这份感受立体了起来,深深体会到了我们这座文化古城的厚重与魅力。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教师刘爱华说。

扬州大学文学院杨济远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他也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表示,“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听这次讲座,收获颇丰。钟教授讲述了不少宋朝诗人心中的镇江文化地标。”他也打算实地探访一次,现场吟诵辛弃疾、陆游、陈亮、岳珂的诗,想必更有意境。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曹德伟 白雁 胡玉梅 张文颖

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炜 钱念秋 部分图片来源于镇江文旅

视频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编辑:裴诗语

记者:胡玉梅 裴诗语 张文颖 曹德伟 白雁

精彩推荐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