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苏超第七轮
扬州队将主场对阵南京队
你知道吗?
南京和扬州
共享一句slogan: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这句话习惯性被用于扬州的城市宣传,
实际上它属于南京
当南京鸭子遇上扬州老鹅
还得请仙鹤来救场
本期“读城·梗王解梗”,就来和现代快报记者一起阅读地名里的“扬州”。
“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十年一觉扬州梦”……唐诗里的扬州,几乎是富贵繁华的代名词。在唐朝,有着“扬一益二”的说法,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
这么说起来,“腰缠十万贯”也很符合扬州的“城设”。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出在,这句话不是出自唐诗,而是出自南朝。唐朝之前的扬州,指的是以建康为中心的扬州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直到隋唐时期,“扬州”这个名字,才成为今天的扬州所专有。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来历?
历代流传下来的版本,有说“上扬州”,也有说“下扬州”。有人以为它是唐诗,其实它不是。
它出自梁武帝的文学侍从殷芸写的一部书,书名叫《小说》。
殷芸(471—529),字灌蔬,原籍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他励精勤学,博览群书,与任昉、刘孝绰等关系都很好,时常相约饮宴。他所著《小说》,杂记秦汉以迄晋宋旧闻,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短篇小说集,开始以虚构的情节塑造历史中的真人形象,成为我国小说创作的一大突破。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四个人分别谈论自己的志向:第一个人说想升官,第二个人说想发财,第三个人说想长生不老。轮到第四个人,他脱口而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大意就是想要通吃:“腰缠十万贯”意思是想发财,“骑鹤”意思是想长生不老,“上扬州”意思是到都城当官。
“扬州”这个名字专属于今天的扬州,是从隋朝开始的。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结束南北分治局面后,改吴州为扬州,广陵这才有了“扬州”之名。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扬州卷》是这么说的:
扬州,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称:“淮海惟扬州。”这是一个广义的地理概念。直到隋唐时期,扬州这个名字,才为今天的扬州所专有。在历史上,扬州的行政建置屡有变化,管辖范围或大或小,学术界通常所讲“扬州文化”,在地域上既不是指古代九州之一的扬州,也不是指现在行政区域的扬州,而是指“淮南江北海西头”,即江淮之间这一大片土地。扬州文化是指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流域的文化现象。
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在《江苏文库·研究编》之《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中写道: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化用的是梁朝殷芸在《小说》里写的孙吴故事:“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由此,今天的扬州打造了“烟花三月”节,还准备做大型城市雕塑“骑鹤下扬州”。其实,殷芸笔下的扬州,说的是六朝首都所在的南京,“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以作为南京的形象宣传,而不可作为今日扬州的形象宣传。
南京和扬州,虽然靠得很近,却有着不同的文化色彩。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又在南京生活40多年,《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兴无认为:“两座城市的文化性格完全不一样。”南京气象雄厚博大,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又是“虎踞龙盘”之地,它是雄武有力的。扬州是鱼米之乡、美食之都、运河原点,历史上经济发达、消费繁荣,给人生活美好的印象。他认为,如果从城市性格预测足球赛,扬州理所当然踢不过南京,“我支持南京队。”
文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静妍
视频 |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编辑:刘静妍
记者:刘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