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杨光 记者 顾潇)3月8日,在扬州高邮市寻亲志愿者们的帮助下,69岁的徐双喜在妻子和女儿的陪伴下,从镇江赶回一江之隔的扬州高邮,与阔别69年的亲人们团聚。血缘亲情再次融汇,一家人喜极而泣,泪水打湿了衣襟。
徐双喜1956年出生在扬州高邮,“当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只得把三四个月大的二弟送人。”77岁的哥哥赵文玉哽咽地说:“后来,三弟刘高萍出生,但未满月母亲便英年早逝,弟弟也只能给人家抱养。”从此兄弟三人天各一方。
弟弟刘高萍虽然被抱养到别人家,但幸运的是养父母家就在附近,长大了就开始与原生家庭来往。他说:“老父亲在63岁时也离开了人世,家中只剩下大哥、大姐二人。而如今,大姐也已不在人世。直到最近十来年,我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二哥在外面,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找到他。”
徐双喜回忆,他的养父母在镇江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对他疼爱有加。他十岁左右时从邻居口中听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传闻,但为了不伤养父母的心,他把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埋在了心底。直到养父母相继离世,孤独感如潮水般袭来。“别人家有事都有兄弟姐妹帮衬,而我却是一个人。”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找到自己的亲人。
寻亲之路并不容易。据养母临终前透露,他是高邮城东人,循着这一线索,徐双喜开始了寻亲之旅,却始终未能如愿。“知父莫若女”,父亲的一言一行,女儿徐丹全看在眼里。今年春节后,徐丹整理了父亲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和寻亲信息,发到网络上、短视频平台上,并@高邮相关部门,希望能得到帮助。
随后,这条求助信息便被转发给了高邮阳光寻亲服务团。寻亲服务团成员迅速撒开寻亲大网,“当时疑似家庭分布比较广,有邗江公道及高邮郭集、送桥等乡镇,通过走村串户、寻根摸底,最终打听到郭集镇赵家曾因家贫将二弟给人家抱养。”高邮阳光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衡跃表示。
摸清相关信息后,2月18日,寻亲团成员上门采集赵文玉血样,并送往高邮市公安局检测。很快传来好消息,经血样DNA比对,正式确认徐双喜、赵文玉的亲缘关系。
在当天的认亲团圆会上,徐双喜满怀感激:“经过整整69年的寻找与等待,我终于有幸与家乡亲人团圆!这份亲情的力量让我仿佛找到了生命中遗失已久的一部分。”他表示,接下来将邀请高邮的亲人到镇江家里去作客,多叙家常,亲人之间多走动。
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