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迎来开馆一周年,过去的一年里,江南分馆以精彩丰富的电影内容、多元有趣的文化活动等,赢得了影迷群体的广泛认可。截至2025年6月,江南分馆策划了93个专题,758场学术放映等,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与风格,其正以蓬勃的向上姿态,逐步成为江南电影文化的新地标。
93个专题,758场学术放映
电影放映精彩纷呈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作为学术放映的重要平台,始终致力于为观众呈现多元化的电影文化盛宴。截至2025年6月,共策划了93个专题,758场学术放映,涵盖了丰富多样的类型与风格。
这些专题既有多个国家的电影精选,如“俄罗斯电影精粹”“巡礼意大利”“缤纷法兰西”“流影西班牙”“比利时电影周”、希腊大师“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诞辰90周年纪念”等,也有中国影人的精粹展映,如“李丽华百年诞辰纪念”“焦点影人:贾樟柯”“吴天明和他的理想时代”“阮玲玉逝世九十周年纪念”“电影大师石挥诞辰110周年纪念”等。
伴随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等大型节展活动,江南分馆也相应策划了与之呼应的专题“特别策划:北影节之约”“特别策划:戛纳群星闪耀时”“特别策划:巡礼电影之城”“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系列策划”。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也策划了"变身记:银幕上的八戒""白蛇传奇"等趣味性专题,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展现电影艺术的魅力。
除了经典电影的传播,江南分馆还将目光投向了院线新片,积极推动当代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白蛇:浮生》《想飞的女孩》《老枪》《出入平安》等热门新作都在分馆举办了映后交流活动,文晏、文淇、刘浩存、古力娜扎、阿云嘎等电影主创云集于此,与影迷们进行深度对话,让影迷得以深入了解创作的台前幕后,也让电影人直接聆听观众的建议和市场的反馈。
自江南分馆开馆以来,始终重视对戏剧艺术作品的传播与普及。2024年8月,江南分馆每月设立常设单元“姑苏戏苑”,先后展映了话剧《茶馆》、昆曲《十五贯》、越剧《红楼梦》等大量优秀戏剧作品,并设立周末惠民专场,以20元亲民票价每周展映2~3部精品戏剧,广受大众好评。
2025年1月16日,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设立“姑苏戏苑”戏曲电影放映厅,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等与会嘉宾一起为“姑苏戏苑”戏曲电影放映厅揭牌。此后,陆续举办了“运河梨园夜・光影映万家”京杭大运河沿线京剧电影巡游展映苏州站放映、优秀戏剧电影展映等重要活动。
数十场文化展览
打造聚合型的艺术空间
江南分馆创新“电影+”模式,着力打造一个聚合型的文化活动空间,该空间不仅是一个观影的场所,更是一个集文化交流、艺术展示、创意生活与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
迄今为止,江南分馆已举办过数十场主题各异、精彩纷呈的文化展览。一楼的“《盘丝洞》——西游与东归”,讲述国宝级影片的传奇经历;“阮玲玉的私语与回声”,聚焦阮玲玉的一生,通过场景还原+文献回顾,多重方式引领影迷走近这位影史传奇;“经典的诞生——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文献展览”,梳理经典剧目从诞生到当代传承创新的历史脉络,展现中国戏剧经典何以历久弥新;“凝心铸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江苏电影人影像回顾展”,回溯江苏光影的璀璨过往;“黑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巨匠镜头下的女性风采”,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电影艺术交汇;与宝可梦中国团队合作推出宝可梦嘉年华,吸引跨次元影迷积极打卡;“镜花缘:当旗袍与电影相遇”主题展,在丝绸之乡展现电影中的旗袍美学;还有每月的海报展更成为影迷日常的打卡之地,持续丰富着观众的观影体验。
除了多样的展览,江南分馆还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映前映后交流活动,构筑起电影文化的多维交流空间。青年导演顾晓刚、陈小雨、王丽娜等,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分享电影实践中的探索与突破;资深学者何思颖、王垚、徐枫、刘亚玉、王培雷等,以学术的专业态度,解析影像语言,畅谈影史故事;还有导演桑弧之子李亦中、应云卫孙女应质峰等老一辈影人后代,则通过讲述自己的珍贵记忆,重现影人的过往形象。
江南分馆开馆之初,便设立了“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电影文创开发基地”,创建的文创品牌“影资文创”,将电影文化与苏州非遗制作工艺结合,让中国电影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跨省骑行前来观影
打造别样影迷之家
今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在这光影流转的百年历程中,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的迷影文化始终薪火相传。江南分馆作为学术放映的重要阵地,也正在书写着属于当代的迷影新篇,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影迷文化。
自项目官宣起,江南分馆就吸引了全国影迷的目光,开馆后,更是成为众多影迷的钟爱之地——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影迷来自周边城市,诸如上海、南京、杭州、无锡等地,还有人从杭州跨省骑行两日,只为奔赴江南分馆观影度假;更有热情影迷不远千里,从广州、成都等地专程赶来观影。
这些影迷年龄跨度极大,既有占比超六成的18~35岁年轻群体,也不乏80岁、91岁高龄的老影迷,他们是国片尤其是戏曲片的忠实粉丝。不同地域、不同代际的影迷在此相遇,在光影交织中完成一次次的心灵共鸣。
短短一年间,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已成为践行“人文经济学”的典范之作,不仅为姑苏区打造了一张亮丽的文化新名片,甚至有影迷发出赞叹“因为江南分馆,又多了一个留在苏州的原因”。同时,江南分馆还完美诠释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吸引长三角地区影迷或乘高铁或自驾专程前来,有效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升级。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郑文静 李艺蘅
编辑:李艺蘅
记者:李艺蘅 郑文静